最近因為知名藝人鳳飛飛因癌症去世,預防癌症的相關議題就再次引起討論。
例如天下雜誌就把他們去年六月的文章聯結,重新放到最近的首頁。
天下雜誌 2011-06 的文章:如何預防癌症
當然,書報雜誌或是網路資訊,不乏相關議題的討論,專家學者們也發表不少的文章。但是有時候專家學者的文章,有時候過於學術化,反倒是這些雜誌的文章比較貼近一般民眾,適合一般人閱讀。
文章提到預防癌症十三招:
1.戒絕香菸、避免接觸二手菸,開始抽菸者應及早戒除,以減少肺癌發生的機會。
2.避免食用多量煎炸、燒烤、煙燻、醃漬、發黴的食物,以減少胃癌、大腸直腸癌、鼻咽癌、肝癌發生的機會。
3.避免咀嚼檳榔,以防罹患口腔癌。
4.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最好將其降至每天攝取總熱量的三○%以下。如此可減少乳癌、大腸直腸癌之發生。
5.控制體重,避免過重或過輕。
6.避免食用浸泡過亞硝酸鹽的食品,以防食道癌、胃癌的發生。
7.避免陽光的過度曝曬。通常早上十一點至下午三點,是一天中陽光最炙熱的時段,最好避免外出以防罹患皮膚癌。
8.避免不必要的醫用輻射線或有害化學物質的接觸。2.避免食用多量煎炸、燒烤、煙燻、醃漬、發黴的食物,以減少胃癌、大腸直腸癌、鼻咽癌、肝癌發生的機會。
3.避免咀嚼檳榔,以防罹患口腔癌。
4.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最好將其降至每天攝取總熱量的三○%以下。如此可減少乳癌、大腸直腸癌之發生。
5.控制體重,避免過重或過輕。
6.避免食用浸泡過亞硝酸鹽的食品,以防食道癌、胃癌的發生。
7.避免陽光的過度曝曬。通常早上十一點至下午三點,是一天中陽光最炙熱的時段,最好避免外出以防罹患皮膚癌。
9.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全麥、糙米,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
10.多攝取一些如花椰菜、甘藍菜、包心菜等深綠色的十字花科蔬菜。
11.避免酒精含量過高的飲料,尤切忌酗酒又過度抽菸,以防頸部癌症的發生。
12.避免飲用過多含咖啡因等刺激性飲料。但是多喝未發酵的綠茶,似有防癌功效,譬如可減少肺癌的發生。
13.民眾應可考慮定期健康檢查,以及做防癌篩檢。尤其是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則必須針對可能罹患的癌症做例行必要的防癌篩檢。
(取自天下雜誌)
看起來不難,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但是仔細想想,若把這十三個方法改成問卷,對上班族及學生進行調查,那結果可能會很可怕。例如抽煙的人要戒煙,一般人要避免二手煙....這執行上就有困難,因為二手煙經常是別人製造,自己當下躲不掉,只好接受。
避免煎炸與燒烤等,避免過度攝取油脂......這樣說好了,無論是學生或是上班族,經常外食,餐飲業者為了生意,多會推出油炸物,炒菜時多放一些油,問題是這些東西很香很好吃,消費者趕緊吃完要上班,要上課等,就常會忽略這些事情。
又其中專家常建議大家要吃糙米,但是事實上呢,除了素食自助餐外,一般便當或是自助餐都不會提供糙米飯。有一次到了某個賣麵賣飯的小吃店用餐,剛好小吃店一家人正在吃晚飯,我就看到他們的飯是五穀米,而且看起來是沒有白米。我就問老闆,你們自己吃五穀米,但是顧客點的飯類就用白飯,是什麼原因?老闆說,沒辦法,顧客不吃五穀米,用了五穀米,生意會變差。因為阿原是五穀飯的支持者,所以看到這種情況,也覺得很無耐,畢竟白米的口感更好,若民眾沒有這樣的需求,也不能怪餐飲業者不提供。
[天外飛來一個點子,若從健康的理由無法吸引民眾吃五穀米,何不發展新的品種或是烹煮或加工法,讓五穀米跟白米飯一樣好吃,甚至更好吃!]
上面的預防癌症的方法其實不難,但是多數民眾可能會忽略,仔細想想原因,這些因子是屬於長期性的,不是像毒藥,一吃就出事,例如每天抽煙或是吃油炸物,短時間內不見得會造成嚴重疾病,因此大家容易失去戒心。相對的,若是已經有疾病,即使每天有健康的飲食,也不見得會有立即性的改善,而沒有疾病的人,即使每天有健康的飲食,短時間內不容易看出差異,因此大家容易失去耐心。 就這樣,一個戒心,一個耐心,加上社會環境與文化 (例如外食的人不易找到價格合理又健康的餐飲),讓健康飲食或是戒除不良習慣變得不易進行。
問題是,很多的故事都這樣,等出了事情,才悔不當初。{說來心虛,對於健康或是防癌的招數阿原都知道,但是執行上還是要多加油}
結論:雖然衛生署大力宣傳,從小學到大學也有教到相關的知識,但是學生或是一般民眾執行上還是有困難,包括現實環境的限制,與民眾的執行力可能不足。這樣的事情政府不可能使用法律規定 (例如要能跑完 5000 公尺或是游完 2000 公尺才能進大學;或是達到一定的體能才能升經理或是總經理),畢竟法律不是萬能。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帶起風氣,由機構或是同儕的故力或是約束力,當多數人都在為健康執行防癌方法,其他的人也不得不跟進,這樣才有機會讓更多人執行健康/防癌的生活。
最後套用一句癌症關懷基金會陳月卿董事長在演講時提到令人深省的話,作為本文的結尾:
「知道,不會健康。做到,才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