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有關阿原記事本

阿原,江易原,記下一些事情跟朋友們分享,也留下自己學習與成長的紀錄。教學課程請見 "阿原小站" 還有阿原開放式課程阿原直播與教學影片阿原生活影片阿原創新顧問公司阿原科幻小說-NC1543、教師教學社團:開源軟體與教學應用
版權:除特別聲明外,本網站之照片及文字等,皆為版權沒有 (public domain, Creative Commons Zero),歡迎使用
*本站累積不少教學與食品安全資料,請善用左上角的網頁搜尋功能,或是網頁右方文章分類整理。

2010/12/26

2010年,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放榜了!


2010-12-26 20:08 刊出
本文版權沒有!


今年的公費留考已經在 12/24 放榜了


當然恭喜上榜的年輕朋友們!

阿原是九十年度公費生,回想當時,先在 2001 年的暑假考托福 (碩一升碩二的時候),符合報名資格的語文部份,年底參加筆試,幸運通過筆試後,在 2002 年初參加口試,在 2002/04 (碩二下學期) 的放榜,確定取得到留學美國的獎學金 (有些是碩士留歐,有些是留日的獎學金)。2002/06 碩士班口試、畢業後,到台大化學系當有機化學助教,一邊準備出國的事情。

現在想起來已經過了這麼多年...

給上榜的年輕朋友們一個建議,既然是拿國家的獎學金,一定要申請好一點的學校,例如我在化學系時的長官,劉緒宗老師的建議,找學校不用多,一共 10 個 就好,最頂尖的選三到四個,中等的選三到四個,退可守的三到四個。我的運氣不錯,申請三個我們領域前三名的學校中,就兩個給我入學許可,最後我選擇我們領域最有名的康乃爾大學就讀 (當然有些我認為中等以及退可守的學校,有的有錄取我,有的拒絕我,所以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但是一定要試才有機會)。並在 2003/08 出發到美國。

當時我跟課程的老師邱聖賢分享這樣的消息,他建議既然心中的第一志願已經給入學許可,沒有必要等所有的學校,即使他們給你入學許可,你還是要跟他們說不去,不如提早說,讓他們在可以在運作上更省事,讓後面等申請人更早知道消息,事後想想,邱老師這樣作的確是有修養。改天再來分享當年申請學校的「過期」經驗談。



附註:
1. 每年教育部每年的政策或是規定可能不同,請有興趣報考公費留學考試的朋友們務必詳讀最新的規定。

2. 寫到一半,電視剛好播出胡適的故事,他當年是拿政府公費的康乃爾大學,起先學農學,後來發現拼不過美國同學,他才改學哲學。

2010/12/24

原來美國禁止豬血糕的新聞是誤傳


2010-12-24, 20:07 貼出
本文版權沒有。我國的憲法規定,人民有納稅、服兵役、受國民教育以及加入健保的義務 (健保部份請見憲法增修條文)。但是沒有法律規定,人民的著作或創作一定要接受著作權的保護。


學期初跟同學們討論到這則新聞,我告訴學生們,對於我國媒體強調豬血糕的可口美味,這一招對美國政府沒有用。如果美國政府認為製作過程衛生有問題,那就改善衛生,才有機會解禁。若像畫面中的人物,大口大口吃著豬血糕,除了讓台灣人流口水外,是無法改變美國政府的禁令 (我也很喜歡吃豬血糕,但是「我喜歡」與「要改變美國對豬血糕的態度」是兩回事)。不確定是不是搞錯方向,或者有些改進的事情尚未拍出來,只拍幾個民眾大口吃豬血糕的畫面是沒有用的。



看到這新聞,才知道原來美國沒有禁止。

那我很好奇,之前的新聞是誰發出來的?是故意,還是誤發?若是誤發,是否有人要出來道歉?不然若影響到豬血糕的銷售,那些業者不就很委屈?在影音新聞中,且美食專家胡天蘭也對豬血糕有所批評,現在看起來會不會很尷尬?

找個時間應該跟學生們說明目前最新新聞的情況。只是我很好奇,過一陣子,新聞會不會有不同的發展?


附註:
我在美國的時候,只有到亞洲商店才能買到豬血糕,那時候沒有聽說禁止的消息。

2010/12/22

好久不見--冬季大三角


本文在 2010-12-22, 21:07 刊出
除了使用的螢幕截圖有其原本之授權 (應該是 GPL 自由授權),筆者無權變更外,本文版權沒有,歡迎使用。說明: GPL 授權之著作 (例如本文使用的天文軟體),使用者可以使用、散布與轉寄、修改、進行商業用途。

12/08 晚上九點多,在戶外散步,看到一顆很亮的星,我以為是行星,但是稍微低了點,仔細看週邊的星星,看到獵戶座,就知道是冬季大三角中的是天狼星。另一側的亮星則是木星。

不曉得是最近晚上的天候不好,雲很多,或者是工作很忙......還是我的藉口很多,沒機會看到冬季大三角。我的照相機設備很差,無法照下來給讀者看,所以我使用天文軟體來說明。


時間設定在 2010-12-08 22:00。這比較接近當天我看到的情況 (當天可以看到獵戶座腰帶的三顆星,但是看不到其他的暗星)。我加上紅色的線,比較容易看出冬季大三角是怎樣的位置。


若您無法想像獵戶座、小犬座、大犬座,那軟體上那加上星座連線,可以想像了嗎?


  如果您還是無法想像,利用軟體中加上星座圖像的功能,這下子很清楚吧!

國中時的國文補充教材提到:不要只顧著趕路而忽略沿途的美景。 但是仔細想想,現在人的生活壓力大,我們真的有機會停下來看看路邊的風景,以及天上的星星嗎?我認為,想看的人,就會看,緣份未到的人,就是忙。

  附註:
1. 這次使用的軟體
a. 天文軟體: Stellarium 0.10.5 版 (可以合法免費使用,請讀者自行搜尋相關說明)(官網:http://www.stellarium.org/)
b. 螢幕擷取軟體: Ksnapshot 0.8.1 版
c. 修改圖形: Kolourpaint 4.5.1版
d. I use KDE 4.5.1 on Ubuntu 10.10 for the above work.

2010/12/15

即日起,改用 KDE

2010-12-15, 22:22 發布
本文版權沒有,歡迎使用。


12/11 參加 Ezgo 聚會,在緯哥的推薦下,晚上回到家就立刻安裝,換用 KDE。之前聽說 KDE 4 不穩定,加上我已經不像博士班時,有問題可以自己去找答案,因此成為騎牆派,或稱西瓜派,就是哪個介面用的人多,就往哪邊靠。

當天緯哥介紹了 KDE 4.5 的操作,我發現除了畫面漂亮,功能的整合真的比 Gnome 好,應該要讀書備課的晚上變成 KDE 嘗鮮 party。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用 KDE,我第一次使用是在博士班時 (應該是 2006 年時),使用台南縣網的 B2D-KDE,後來跟個系統預設的介面 Gnome。也有人說,Gnome的進步實在不夠快,還是 KDE 令人驚豔。

這次的試用,真的是沒話說,不過目前有個問題,就是找不到外接單槍時的設定方式,因此原訂 12/13周一要在課堂上展示 KDE 的美,就因為我的笨拙,就延後了。後來找到 Nvidia 的應用軟體,所以下次可以試試看。下次再來分享使用 KDE 的心得

附註:
1. 若朋友們不曉得 KDE Gnome 的差別,可以上網找。
2. 我盡量忍住,不要這麼早在部落格出現旗幟鮮明的用字,就是 KDE 與 Gnome 所附在的軟體上。
 


我用四個桌面,第一個桌面是主要工作的地方


第二個桌面是天氣、日曆與時鐘


第三個桌面是我常放古典樂的地方
第四個桌面,我還沒想要怎麼用

2010/12/04

讀文感想:好像不是這麼簡單
洪蘭:摘去標準答案的緊箍咒

2010-12-04 22:09
除了所引用的資料有其原始著作權保護方式筆者無權變更外,本文版權沒有,歡迎進行任何形式的使用。


洪蘭:摘去標準答案的緊箍咒 (天下雜誌第436期)

我在前一篇提到,對於洪蘭教授的看法,我完全認同,對於要培養科學家,真的是要給予適當的自由,而台灣的教育,不只是該文章中提到的小學,連研究所的教育也是這樣,沒有給學生自由的思考空間,這對培養科學家不是好事。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仔細想想,台灣需要多少的科學家?若全國人口的 50% 是科學家夠不夠?  若不夠,那 80% 夠不夠?

若真是如此,那基本工作就會有斷層,例如我們使用的電、自來水、天然氣、道路等都需要專業的人員為大家服務。若就業人口中有很高比例的人是科學家 (工商業界的研發人員也算是科學家),那誰來從事農業、工業、商業等相關工作?

我們去逛超市,逛夜市,誰來為我們服務?

我們搭高鐵、客運到墾丁或是搭火車到花蓮渡假,誰來開車?誰來進行道路維護與安全管制?誰來進行渡假的相關服務?

若半夜發生車禍,送醫院急診,是誰要開救護車?是哪些人員要對傷者進行醫療處理?

人難免會走到最後一步,是誰來協助大體及後事的處理? 10 年後誰來幫忙撿骨?

科學家為我們作上面提到的服務嗎? 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科學家嗎?

孩子們真的想要成為科學家,或者那是爸媽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們當了科學家就會比較快樂嗎?

科學家重要,藝術家就不重要嗎? 台灣的教育不利培養科學家,難道就有利培養藝術家?

以人格特質與人口分佈的角度來看,適合當科學家的比例可能不高,但是爸媽期待自己的孩子當科學家的比例卻很高。難道除了科學家,其他工作都不是人做的?


我自己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感受到,美國人對每個職業都尊重,例如消防隊每年都會有活動,向中小學生介紹他們的工作,而不少孩子也認為消防隊員是英雄。但是若是在台灣,有孩子說:「我要當打火兄弟!」,恐怕會引起家庭革命,因為士大夫的觀念下,那些工作都是爸媽看不上眼的。話說回來,若是發生火警等事故,多數人會立刻打給消防隊,因為我們認為這些火警問題,只有依靠消防隊的專業才能解決。這是很矛盾的事情,肯定他們的專業,卻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這樣的工作。

在台灣大家都認為大學教員是值得最尊敬的,我們看到教授都畢恭畢敬,這樣的場合,旁觀者很容易分辨出誰是大人物,誰是小人物。但是我在美國看到不是這樣,很多大牌教授都很友善,無論是助理、技工、清潔人員,大家都能融洽相處,不易從人跟人的互動來推斷誰是教授,誰是職員。跟一位在美國的業界有多年經驗的同事聊到,即使是大公司的主管,也是很客氣。因為無論工作內容與收入,他們認為工作就是工作。

對於各種職業的尊重,台灣人的觀念還是有改進的空間 (當然現在比我還是中小學生時已經改善很多),但是還是老話一句,正當的工作就是工作,不用去過度分類、貼標籤、分好壞。

有位前輩說得好,台灣教育要培養人才,重點在「適才適用」,不是所有的人都往醫學院或是熱門科系就讀,但這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改變這樣的舊觀念。

父母親也要改變心態,不是一心期待孩子可以成為科學家,一旦在台灣的升學體制下,成績上沒有亮眼表現,才在失望的態度中,看看孩子可以作什麼工作。何不多觀察孩子們的興趣與能力,找到適當的工作會比當科學家更有表現 (而且科學家的收入不見得比較高)

回到洪蘭教授的文章,我們需要這麼多的科學家嗎?真的所有人都適合當科學家嗎?如果沒有追根究底的精神,那該從事什麼工作?

親愛的洪教授,我也勉強算是半個科學家,我當然知道您要說什麼,但是除了科學,這世界還是很大。科學的興起與逐漸成為主流是在 150 年前,更早之前的主流是藝術與神學。現在大家注重科學,那 200 年後的人會注重什麼?科學有這麼重要嗎? 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附註:

1. 改天我去找先進國家工作人口中的工作屬性分佈,有機會再來分享。

2. 大三的時候,林璧鳳老師曾在課堂上說:「書讀越多、知道越多,不會越快樂」。上週的課程,我也在課堂上從食品發展的方向,談到社會上有人很關心台灣糧食自足率過低的危機,但是這些比全球暖化更急迫的危機,政府卻都不談這些事,因此我才說了林老師的那句話。不過我倒是不擔心他們因為聽到這樣而打消考研究所的念頭,因為我沒有這樣的影響力。

3. 大家習慣尊敬官員或是教授,但是靜下來想,是他們做了什麼貢獻或是值得尊敬的事情?還是我們已經習慣服從權威?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這部份,台灣可以進化到美國那樣子。希望一般人對某些人的尊敬是依照其貢獻,而不是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