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有關阿原記事本

阿原,江易原,記下一些事情跟朋友們分享,也留下自己學習與成長的紀錄。教學課程請見 "阿原小站" 還有阿原開放式課程阿原直播與教學影片阿原生活影片阿原創新顧問公司阿原科幻小說-NC1543、教師教學社團:開源軟體與教學應用
版權:除特別聲明外,本網站之照片及文字等,皆為版權沒有 (public domain, Creative Commons Zero),歡迎使用
*本站累積不少教學與食品安全資料,請善用左上角的網頁搜尋功能,或是網頁右方文章分類整理。

2010/11/20

讀文感想:完全認同
洪蘭:摘去標準答案的緊箍咒


2010-11-20 21:55
除了所引用的資料有其原始著作權保護方式筆者無權變更外,本文版權沒有,歡迎進行任何形式的使用。


洪蘭:摘去標準答案的緊箍咒 (天下雜誌第436)


老實說,我只是追隨者,這方面的論述認同前輩的說法。我不確定什麼時候聽到這種說法,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 2002-2003 年左右,那時候已經考上教育部公費獎學金,正在準備出國的事情。在椰林風情 (BBS) 的留學版看到有網友轉貼李遠哲的文章,其中提到:「有問題不一定有答案」。我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義,但是在升學主義存活下來的我,早就會分辨重要與不重要的事情,當然我知道這句話對於我申請學校沒有關係,於是不急著去弄懂。正如我在另一篇提到,我是在博士班的時候,才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因為自己的思考與推理受到侷限,才體會到這句話。最近看到洪蘭一系列的文章,更是感慨。

各位年輕的朋友們,我不敢,也沒有資格要求你們可以認知到這樣的問題,我自己在台灣唸碩士班時,也是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出「標準答案」 (當然那時候我認為而是在學習如何作研究,事後看來,就是追求「標準答案」)


那篇文章提到:

兩位美國研究者問了這個問題,他們花了六年的時光,找出了全世界三千名科學家的特點,結果發現第一個特點是他們會把兩個看起來不相干的概念連在一起;第二是他們會打破沙鍋問到底,一直問「假如…會怎麼樣?」,「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直到自己完全明白為止...

...幼稚園的孩子每天問:...「貓為什麼要吃老鼠呢?」...,但是進小學後,他們就不問了,因為他們很快就了解老師在意的是標準答案,多問只會自討苦吃;到了高中...每天考試都考不完了,哪裡還有時間去想為什麼,背下來應付完就是了。

(說明:這裡引用他人的文章,我已經註明出處,且在此主張著作權法中第 52 64 條的合理使用,若著作財產權擁有人,可能是天下出版社,可能不是洪蘭教授,認為不妥,敬請告知,筆者馬上移除)


按照洪教授的推論,我們的體制扼殺了天生就會問為什麼的小朋友。相信很多人都贊成這一點,

我們該如何改善呢?

*誰有能力可以改變大環境,扭轉這種「標準答案」的思維呢?

*在小學校園裏,難道所有的老師都是只會給標準答案,連一個啟發型的老師都沒有嗎?

*若大家都喜歡啟發式的老師,我們現行追求「標準答案」的大學及研究所教育可以培養出這樣的師資嗎?

*若有熱心老師,採用啟發式教學,取代「標準答案」,這種老師可以在校園生存嗎?這些學生要多少年才可以成為科學家?教師評鑑可以等這麼多年嗎?家長有耐心可以等這麼多年嗎?

*若家長知道在台灣的科學家收入可能沒有想像的高,他們還會接受沒有「標準答案」的教育嗎?

*家長在孩子成績差,沒有考上名校之後,還會肯定「沒有標準答案」的教學嗎?

*家長還會期待有一團爛成績,讀爛學校的孩子帶著「非標準答案」的思考訓練成為科學家嗎?

*在理想教育下,有多少比例可以成為科學家?什麼是科學家?

*如果多年後這些孩子沒有達到預料中的「有出息」,我們還會鼓勵老師使用啟發式教學嗎?


對不起,我有點過火了,但是我的這些問題,不就是該文章提到幼稚園小朋友每天問的問題,我也很想打破砂鍋,追究這些問題直到明白為止,我......

親愛的洪教授,我可以向您請教上面的這些問題,我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要討好老師,我可以不斷問嗎?我已經 30 多歲了,我可以成為科學家嗎?

親愛的洪教授,我真的不懂,我真的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