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1機場看飛機,阿原許下願望...
......................................................................祝大家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2014/11/10
巧遇心目中的巨人--柴松林教授
20141108, 傍晚在台中火車站附近的宮原眼科,巧遇阿原心中的巨人—柴松林教授
Figure 1 與柴教授短暫聊完之後,拍下這張 (使用開原碼軟體 Gimp 將週邊的人臉霧化了)
故事有點長,是這樣開始的.......
1. 1998 年的夏天,阿原大學畢業了 (有考上研究所,沒考上預官,保留學籍先當兵,這是一年前就決定的事情),在等當兵的時間,到圖書館借了不少書,包括柴松林教授的《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其中有個章節,是柴教授對知識份子的定義,讀完很有共鳴,是在大學期間沒有學到的事 (事後想想,也是在很多老師身上所感受不到的事情)。
當時的心情是很困惑、很迷惘、很害怕!因此有個念頭,想要聯絡柴教授,想要請一些問題,不過終究沒有聯絡,當兵去了。
補充說明一:
讀者們可能會認為阿原是台大畢業生,後來是留美博士,大學老師,應該是一路順遂有自信,怎麼也會有迷惘困惑,沒有信心的時候??
這樣說好了,我不喜歡在網路上過度包裝自己,假裝自己很強,因為那是騙人的!私下也是,在帶專題學生做實驗,我也常分享當年犯的錯,告訴他們已經盡力了還犯錯是可以被原諒的,但是要從錯誤中學習,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自己要有除錯 (好比寫程式的 debug) 的能力。
大學四年下來,我沒有感覺到我學會思考,我沒有感覺到有進入職場工作的能力,我不曉得工作在哪裡?我沒想清楚人生的方向,我沒有......(這是當年的心情寫照)
補充說明二:
大四下,我不確定是個月份,也是迷惘困惑的心境,去找班導師黃青真老師聊天。其中有次對話的部份內容如下:
阿原:老師,我覺得四年下來,台大沒有教我思考,我只會應付考試,我覺得沒有資格拿台大的畢業證書 (阿原高中肄業,這種沒有畢業的事情,是有經驗的!)
黃老師:恭喜你,你已經開始思考了!
阿原:蛤~~
黃老師:有不少不畢業生,畢業好幾年,仍沒有想到思考這件事......
2. 在 2003 年的夏天,阿原已經申請到康乃爾大學的食品科學所博士班,出發前,再去借那本書,把那章節影印帶走。
(補充:從 1998 暑假之後,阿原退伍,回去讀碩士班,碩班畢業前兩個月,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在化學系當了一年的助教同時申請學校)
3. 在 2007 的夏天,阿原在寫博士論文,其中謝誌沒有語文的限制,因此阿原謝誌有英文部份 (內含德文及西班牙文數句,因為是委員會之中兩位老師的母語),也有中文的部份,其中提到:
大學畢業後入伍前, 唸了一本書, 一直影響我到現在. 柴松林在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裏提到: 高學歷不代表是知識份子......知識份子要有對國家社會的關懷......很顯然我還有待努力, 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入伍前我用準研究生借書證還借了柴松林的另外一本書, 書名正是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九年後, 博土班畢業時, 我才體悟到真的是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當寫到有待努力, 還有更長....., 一瞬間眼淚就流下來, 接著狂笑五分鐘,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也是這樣,從那時候起,阿原認定這位未曾見面的人,是阿原的思想啟蒙老師......
之後回到台灣,把論文送到台大附近的影印店,複印。後來到了中研院環變中心作博士後,也送了一本論文給柴教授 (附上阿原的名片),不久,在中心辦公室收到柴教授的回應 (改天有機會貼出來)
讀者可能會有疑問,類似《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的書很多,為何阿原對柴教授特別服氣?
這樣說好了,道德文章大家都會寫,但是不見得每個都可以做到。負面的例子不講,而柴教授是不畏懼生命受到威脅,仍要進行一些事情,一些他認為對的、該做的事情,就是這樣,阿原對這種人才服氣。
2014-11-08 的相遇
那天我們在台中市火車站附近的宮原眼科,老婆在參觀,我則推著嬰兒推車,顧著睡著的寶貝。老婆突然跑過來,你看,那是柴松林 (柴教授與友人也在參觀)。我一看,哎呀~~ 先準備好名片,推著嬰兒車過去。
阿原:不好意思,請問是柴老師嗎?
柴教授: (聽到不好意思,以為擋到路,才意會過來,對阿原笑了笑,看了看名片)
阿原:老師您好,2008 年時,我送過一本論文給老師。
........
柴老師主動握手,說保持聯絡。阿原此時拍下柴教授......柴教授的身高比阿原高一些些,但是,卻是阿原心目中的巨人。現場似乎沒有人認出來這位巨人,但是他的努力與貢獻,卻是影響著大家。
或許讀者有疑問, 1998 年的夏天,阿原很想去請教柴教授,這次見了面,還會想要請教嗎?事隔 16 年,還是會,但是沒有那麼強烈的念頭,因為阿原成熟很多.....
(若有機會,會把柴老師的相關資料補上來。)
可能讀者還是會問,阿原是否鼓勵大家去借這本書來看? 阿原的建議是:隨便!
重點不在讀那本書,而是阿原的遇到了困境,想要解決這困境,此時剛好讀到這本書,才有效果。就像每天在政府官員的耳邊喊:「舉燭」,他們就會把國家治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