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有關阿原記事本

阿原,江易原,記下一些事情跟朋友們分享,也留下自己學習與成長的紀錄。教學課程請見 "阿原小站" 還有阿原開放式課程阿原直播與教學影片阿原生活影片阿原創新顧問公司阿原科幻小說-NC1543、教師教學社團:開源軟體與教學應用
版權:除特別聲明外,本網站之照片及文字等,皆為版權沒有 (public domain, Creative Commons Zero),歡迎使用
*本站累積不少教學與食品安全資料,請善用左上角的網頁搜尋功能,或是網頁右方文章分類整理。

2022/06/07

看到媒體關心多數人沒注意,沒點閱的交通安全資訊

 

不能只怪媒體,媒體需要點閱與收視,才能生存。

不能不怪民眾,因為好騙,腦容量有限,程度不夠,以至於人家推出什麼訊息,毫無過濾能力,跟著批判(被煽動還不自知)

注意阿原部落格的朋友都知道,阿原長期關心交通安全,

 

荷蘭自行車大國是如何煉成的?(三):由下而上的公民行動
蔡宜臻 06 Jun, 2022 

 

同樣是不幸死亡,美國在 2021 年約有四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台灣媒體不會去報導(以及討論如何減少事故),但,只要美國有槍擊案,一定會報導。試問,美國一年這樣的槍擊案,有到四萬條命嗎?

 這次看到聯合報鳴人堂,有這則報導,阿原看了,很有收穫。

 

 

 

 

 

 

 

 

 

 

20220518 阿原首次達成上課使用 4K 直播及進場音樂--作法與心得

 20220612 補充說明:Youtube 的人工智慧不夠聰明,把阿原播放自由授權的進場音樂,判定為有有版權的,這 2022-07 發生過

2021-08-10  Youtube 誤判為有版權的音樂,阿原申訴成功

現在很煩,要找時間去申訴

---------------------

 

 

 


 (事後知道,雖然設定 30 fps, 事實上,位元率只有依照 OBS 預設的 2500 Kbps, 所以不到 30 fps)

 

 

 


  

改進:

1.  我在 OBS 講完「謝謝大家,我們下週見」,才按下停止直播,但 youtube 上的結束,卻是提早幾秒,做後那句話沒有完整播出,就被剪斷。

解方:人聲結束(說完下週見),(音樂聲漸少停在一個可以聽到的點)等五秒,才停止直播

下次把  2022-05-14 幫 TQF 協會錄製的線上課程(4K, 30 fps)過程分享一下。


2022/06/06

20220606 測試 4K 教學直播,位元率設定 4000 kbps, 使用手機 4G 網路,大致順利

 

 

 

 

設定位元率 4000 Kbps (跟 yotuube 建議值差很多,但,這是阿原首次使用手機 4G 網路設定這麼高。電腦直接與手機連線,沒經過無線分享器。因為家中使用的某 D 牌分享器,用了兩年之後,似乎出現網友說明的不穩定之情況,需要常重新開機。)

 

 


看到 OBS 右下角是綠色,每秒 4000 多 Kbps, 真愉快

 

 

youtube建議設定成 23.5 Kbps, 我上次在家裡使用手機 4G 連線,大大吃鱉

 

 

手機離開電腦,回來,進行第二節課,OBS 就出現紅標....

 

 

 最後,在 LINE 群組跟學生說抱歉,阿原手機重開機,後續才順利連線直播

 

 


 兩節課這樣算

 每秒 4000 Kbps

 4000 Kb /8 = 500 Kbyte (大約兩秒 1 MB)

 兩節課假設共 90 min 

90 min *60 sec /2 = 5400 /2 = ~ 2700 MB,  =~ 2.7 GB 阿原好像抓到概算方法


第一節的錄影檔, 45min, 327.5 MB

第二節的錄影檔, 41min, 卻是 662.7 MB

所以 OBS 錄影檔,跟直播上傳的量,是兩回事

2022/06/04

20220604 晚上,孩子問阿原寫什麼信


https://www.narf.org.uk/blog/four-month-countdown-natashas-law

 https://www.lbhf.gov.uk/articles/news/2021/01/new-year-honour-fulham-parents-and-campaigners-honoured-allergy-drive-after-daughters-death

 


 這是全螢幕截圖

當然,Office 畫面那段文字,是給讀者看的 

-----------------

阿原從未強迫孩子學英文。但「很注意孩子的興趣。

他會問這些英文,表示還有興趣,阿原就盡量解釋。 

 

至於這在幹嘛,讀者們半年後就會知道

若等不及,可先看這個

20210103 下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Codex): 食品過敏原管理作業規範—給食品企業經營者 Code of Practice on Food Allergen Management for Food Business Operators (CXC 80-2020)  


阿原買這款領夾式無線麥克風, 因為 3.5 mm 單音所以不支援立體輸入的音效卡

   HANLIN-N2.4MIC 領夾式無線2.4G麥克風 隨插即用免配對

 


 

 買來先充電,使用 OBS 軟體及外接音效卡進行測試,卻無法使用。

後來使用轉接頭,從 3.5 mm 轉成 6.3 mm 接入 阿原的充電的音箱,可以使用,靈敏度不錯,放在衣領,不用大力說話,麥克風就可以收到。所以不是設備的問題

突然看到,這組新的麥克風接受器,是單音,會不會是這樣,所以無法在筆電外接音效卡起作用?

把無線麥克風接受器,跟手上有一條 3.5 mm 公母音源延長線,放入母頭,而延長線公頭放到音效卡---可以錄音了,但是品質不好,已經把錄音輸入開到最大,錄到的聲量與聲音清晰度,還是不理想。

這一台,可以留作教室用的擴大機。



 

2022/06/03

預計暑假買這套麥克風來測試:台灣霓虹--一拖二無線領夾式直播麥克風-長線款

 

 台灣霓虹--一拖二無線領夾式直播麥克風-長線款

 

 想要買來測試的原因:

1. 領夾式麥克風在錄影時,畫面上,不會有麥克風出現在臉上,比較美觀

2. 只要敏感度夠,只要不會錄到呼吸聲,就是好用,價格比之前高一些些。

3. 這品牌有一對一,我想買一拖二,這樣學生或兩位講師,就可以同時進行。而之前測試是需要兩個 USB 音效卡,兩組麥克風。

a. 一組連接到電腦音效卡,這樣阿原講課,及中間與學生發問或問答,使用一拖二,就可以路進去

b. 一組連接到教室的擴大器,這樣學生討論,也可以透過教室的喇叭,讓大家聽到

 

兩個作法

(先測試一組的收音敏感度與音質。如果掛在衣服的領子,其收音)

a. 兩組,需要每個硬體標示清楚。兩組各取一個麥克風,固定成一套,當作學生組或第二講師,這樣發言,同時可以錄音,以及透過教室廣播傳出去。

但是,這部份,

 

 

預計先買一組,若好用,可以買第二組

---------------------------------

 個人經驗談

多年前嘗試過掛在衣領的領夾型麥克風,只能說,收音品質不好,當然可能是阿原買的是入門價格,所以只能有那樣的品質。

因此使用頭戴式麥克風,可以調整與嘴巴的距離,就用了很多年。到了 2020-03 全球肺炎,台灣的教育界,也首次因為疫情延後三週開學。

而阿原,從 2020-03 開始,新買了無線麥克風,頭戴式,一次兩隻(分別接到教室的擴大機及筆電音效卡),真的不美觀

學校課程,線上的兩年多,也有某些單位委託錄製線上課程,加上 2022-05 開始,阿原使用 4K 的畫質錄影及直播,也加上進場及及休息的音樂,就是希望提昇觀眾與讀者的正面感受。



祝大家端午節愉快

 

 


 

 

 

2022/06/02

20220602 搜尋到自己七年前的文章:台灣學術網路,不能從事商業用途

  查到自己七年前的文章

  2015/06/17
學術網路不得進行商業用途--苦衷、落後思維,與老師自救



 

 

法規名稱:臺灣學術網路管理規範   
公發布日: 民國 99 年 01 月 11 日
修正日期: 民國 105 年 09 月 22 日
發文字號: 臺教資(四)字第1050103217B號 令
法規體系: 資訊及科技教育

 

後來修法,這一項,沒有拿掉。這很正常,因為學術網路只能用在學術用途。相對,教育部有創業課程,創業不是慈善事業,創業,無論是社會企業還是一般企業,都需要營利。因此不能使用教育網路,這一點,就不要去刁難教育部。 

 

 

 

 

 

 

 

 

 

20220602 又看到台灣新聞提到土耳其改國名,當 CNN, BBC, NHK, DW 等國際媒體沒有提到這件事,台灣媒體是抄哪裡的?

  


很簡單,這樣的事情,寫成部落格,阿原要求自己 10 min 內完成,我的時間與生命,不能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當台灣媒體,沒有把自己當國際大公司來看待自己,我又何必去關心他們?

 

 

 ----------------------

補充:後來在 BBC 有看到這則

 Turkey wants to be called Türkiye in rebranding move

By Tiffany Wertheimer
BBC News

 

 

在 CNN 也出現

 


 這次跟一月時,不一樣,台灣媒體報導土耳其預計改名,我在幾個國際媒體,查不到這件事。

這次陸續有報導。

 

DW 還是沒提到





 

2022/06/01

從未想過是誰,在哪個時間,設定人類有 23 對染色體,今天 20220601 阿原終於知道

 

 


不為什麼,我們的教育,要讀前人的成果,然後考試。

等有緣份,才會遇到這些學理、理論創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