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有關阿原記事本

阿原,江易原,記下一些事情跟朋友們分享,也留下自己學習與成長的紀錄。教學課程請見 "阿原小站" 還有阿原開放式課程阿原直播與教學影片阿原生活影片阿原創新顧問公司阿原科幻小說-NC1543、教師教學社團:開源軟體與教學應用
版權:除特別聲明外,本網站之照片及文字等,皆為版權沒有 (public domain, Creative Commons Zero),歡迎使用
*本站累積不少教學與食品安全資料,請善用左上角的網頁搜尋功能,或是網頁右方文章分類整理。

2017/09/30

阿原談亞斯伯格人格特質:從同學眼中的怪咖、醫生確認、到重新認識真實的世界




2011-12-13 阿原在亞東醫院 (本來要放收據的照片,但找不到,就選當天的照片)




結論一


2011-12-13 到亞東醫院,請方凱企醫師進行診斷。

老婆陪我到亞東醫院找方醫師,談了約 20 min
最後我問方醫師,他說:「有達到標準.....」
只是 6 個方塊,我的方塊比較小......



段落 A

一直想寫,但是沒有動力,直到20170928 凌晨,聽到 youtube  鄭弘儀訪談

《寶島全世界》專訪 卓惠珠 談亞斯伯格症

尤其是聽到卓老師說明她那疑似亞斯的老公,糾正他不是三個月學會韓文,是三個月又幾天,阿原就笑了,阿原就是這樣的人,說給老婆聽,阿原老婆也贊同。感覺緣份到了,分享個人的情況。

就來寫這篇。現在依照時間順序說明故事。

1.  學生時期,阿原自認為不是特殊的人,就跟一般人一樣,不過,常聽到同學認為自己是怪人 (想法與多數人不同),尤其是上了大學。(當然這是我對自己的敘述,也許我的朋友來看,可能跟我的說法不同)

2.  到了 2006 年,當時在美國讀博士班,無意中看到了有關亞斯伯格症的中文文章,發現自己有幾點符合這樣的症狀。

3.   菜鳥的我,上班才七個月,突然被校長指定接系主任 (2011-03),於是想要好好做事,回報上級沒想到自己過於堅持原則,笨到不知道環境的險惡,被一群人惡整,與部份的人有人際關係的負面互動 (當然,也有支持與肯定自己的同事與長官)(這事情也是我去找方醫師的主因之一,為何自己不願意跟多數人一樣去拍馬屁、和稀泥、搞公關、投靠派系? )(事後來看,這就是柏楊口中的醬缸文化,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依然不會去拍馬屁、和稀泥、搞公關、投靠派系,但我會設法避開一些事情,減少自己成為箭靶的機率)。

4.  2011-11 自閉症協會廖秋穗會長的演講,結束後,我到講台前請教,我就說我自己覺得有亞斯伯格的現象,但是她說不像,我後來 email 請教。請他推薦我幾個醫生進行,我就選擇到亞東醫院進行鑑定。

5.  2011-12-13 找老婆陪我去,老婆全程都在,都聽到我跟醫生的對話。

6.  當天晚上回 email 給會長

Dear 廖會長,

1. 今天上午 (12/13 Tue) 老婆陪我到亞東醫院找方醫師,談了約 20 min
最後我問方醫師,他說:「有達到標準.....」
只是 6 個方塊,我的方塊比較小......

困擾我的問題,終於得到答案,雖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是還是有失落感.....原來我一直認為的事情,以為大家都該這樣的事情,事實上不是這樣,因為那是基因問題。 

從 2006 年以來想做的事情,今天總算有個答案....

2. 接下來我想請會長推薦適合成人看的 AS 書籍 (或網站),我也該從新認識這樣的人和特質。

我想是這是上帝指定給我的任務,我就該好好去執行。

3. 等這學期告個段落,我跟老婆會去基金會拜訪會長您,之中需要協助的,請 email 給我。

謝謝會長的幫忙,日後需要案例宣導的,請告訴我,我不會隱瞞太久,等我做好心理準備,我會適當的公開這件事。


沒想到,近 6 年後才又想到這件事。

7.  當時我有個很有趣的心理狀態改變。在找醫生鑑定之前,我非常肯定我就是,醫生說符合亞斯伯格症的 criteria, 之後,我覺得我應該不是.....(如上方回應給廖會長的內容) 後來事情多,也沒有多想這些事,生活壓力也大,加上自己有志難申,就沒有多想這件事。

8.  2012 年,老婆懷孕了,有次去參加自閉症協會的活動,廖會長就提醒,等我們寶貝出生,有部份的機率會是亞斯伯格症。所以我一直密切注意寶貝的發展情況。



段落 B

1.  阿原跟人家講話時會對看,可能就這點就對鑑定扣分。

2.  阿原某些時候很隨和,某些時候很堅持 (當然,老婆不是這樣想。同事也不見得這樣想)

3.  檯面上的法律法規 (如交通法規),我很少觸犯。檯面下的潛規則,我很少不觸犯的,都是會有旁人私下提醒,才知道自己做出白目的事。

4. 尤其在亞東醫院之後,知道自己該重新認識這世界,尤其是潛規則大於檯面上的規定的今日台灣。慢慢的學會和稀泥,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5.  老婆說我的個性一板一眼,比較像德國人,應該去德國發展。我也想,若有朋友願意介紹工作,我真的不適合待在台灣,這個視法規如無物的國家。應該不是說會遵守法規的歐洲人就是亞斯伯格人格特質比例比較高的地方,而是台灣這奇特的地方,國民所得兩萬,但是素養卻像只有八百。

6. 不需要講到亞斯伯格症就想到貝多芬、愛因斯坦、賈伯斯或是柯文哲 (謝謝柯文哲在 2014 年,為台灣帶來對亞斯伯格格特質的認識)。我不是天才,我是靠苦讀的,更重要的是,升學過程中,遇到幾位貴人,也有好運氣。

7.  真的要說怪,我自認為幾件事情:
   a.  我高中肄業,應屆考上大學。我都在準備聯考,只是不喜歡學校的進度。細節講會另外說明。
   b.  以非資訊背景的我,因為認同理念,從 2006 年起全面改用 Linux 到現在,這樣的行為不到人口的 1%。
   c. 天生多數事情慣用左手,但是後天部份的生活習慣北強制改右手,小時候母親到幼稚園找老師,約高中時候才知道當時母親是交代老師不要讓我用左手寫字。不過這不算奇特,因為佔人口比例約 15%。

 8.  補充說明一個可能是怪怪的例子。阿原國中二年級的時候,歷史陳慶恩老師說,你以後比較適合念台大,不要去念師大, 師大太保守了。(當然他應該是從我的表現的個性來建議。不過加上高三因為我不理會學校的進度,跟一部份的老師鬧的不愉快,威脅我要記大過。所以大學志願卡,有關師字輩的學校,我一個都沒有填,因為當時認為,師範體系就是頑固保守的代名詞。事隔多年,我發現,台大也很保守,這是人性,是民族性,跟哪所學校關係不大)。事後想想,那個年代,有多少學生在國中時期被老師這樣說? 也許阿原從小就是怪怪的。

9.  阿原有個一般人看來很奇怪的行為:罵人有比例原則
   a.  若長期看阿原網路文章或訊息的,以教育來說,會發現,阿原幾乎不罵大學生,但是批評教育部,或是有博士學歷的人,或是有權力的人。很簡單,我很討多數人虛假的樣子,只會找弱勢的大學生開罵,卻不敢對真正問題的源頭批評。

b. 對週邊的人或長輩,有其不對應的行為,會先勸導,不聽就開罵。例如


對長輩們做衛教--阿原經驗談

不少長輩或長年人知道吸菸有害,這我沒意見,卻在室內吸菸 (這也是機車機車保養廠、廟裡、商店等常見的現象)。我就他們倒是戶外吸菸,幾次不聽,我就開罵。事實是那是人家家裡,我實在管太多,人家腦袋灌水,喜歡跟家人分享二手菸,我不應該多管。

長輩們有三高,我也說明該如何控制,有買五穀雜糧給他們,但是長輩們就是不聽,我就開罵:你倒下去不是我來照顧你,是你的孩子,你考慮清楚,若是倒下去就走,那是最棒,但是台灣人平均七年在輪椅或病床渡過,你覺得你是哪一種? ---事後發現跟我個人的人格特質無關,這是多數台灣人的劣根性,同時也是知識程度的嚴重落差。

10. 在重新認識這世界,仍有不少事情想不通,例如每天在路上看到很多人,願意冒著自己生命的危險或是可能造成他人危險,做出致命的交通行為,真的是無法理解。


結論二

1.  我個人認為,應該把亞斯伯格「症」,改成亞斯伯格「人格特質」,這不是病,這是基於基因而造成人格特質與多數人不同。2017-09 時跟一位醫生聊,他也認為是這是人格特質,不是病。

2.  根據網路的資訊,在 2015 年,泛自閉症的分類方式有所修正,亞斯伯格症已經不再獨立出來。

3.  寫這篇,且公開的目的:

  a. 分享個人經驗,分享老婆忍受我的經驗。雖然醫學鑑定的分類有修正,但是白目人數不會減少。透過經驗分享,希望對一些人有所幫助,尤其是白目人,及其另一半。

  b. 我也密切注意寶貝的情況,若遺傳到我的特質,我希望儘快採取對策。

 
歡迎讀者來信交流,但是先說明,我不是專家,有問題請找醫生。而且我不能代表其他相同人格特質的人。我只是臉皮厚,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

-------------------------------------

自閉症兒VS. 亞斯伯格兒 -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

 2024-08-19 陪孩子看了幾個影片之後,上網查當年幫我鑑定的醫師.....如截圖

 

懷念方凱企醫師 

 ------------------------

補充:

2024-08 起,阿原陸續陪孩子看亞斯的 YT

孩子不需要跟我一樣,研究所畢業後多年,背後被插滿刀,才想到去鑑定。

 

8/19 我們看這兩集

是哪個小孩拆穿國王沒穿衣服? 太誠實也有可能是亞斯伯格症?│哥讀的不是故事,是知識。EP5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何苦為難比爾蓋茲?上天的詛咒與祝福─亞斯伯格症[CIA通達力─解讀行為密碼]

 亞斯伯格症簡介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103/1/6修訂

 

------------------

 

 

 

2017/09/27

十年前的今天,飛機降落,阿原畢業回來了!





2007-09-27 的晚上,飛機降落桃園機場,是的我們回來了!
(照片顯示 2007-09-26, 應該是還沒調整在地時間。)

--------------------------


20070919, 最後整理實驗室



 這是阿原放實驗材料的地方

 阿原是實驗室最晚加入的成員,名字在最下面。當然,最上面的 Thomas Henick-Kling 是我們的老闆


畢業了,就把名條帶走!


-----------------------


























2017/09/19

環保署改用 AQI 指數以來,阿原看到今晚首次看到紫色等級--今晚 (20170919) 桃園空污嚴重啊!




傍晚老婆問我要不要帶寶貝到公園運動? 

我說今天整個桃園的空污很嚴重,不要出門。

事實上,早上我看到桃園多個測點是黃色,但是其中 PM10 ,以英國環保單位的標準,是橘到紅,所以我戴口罩。  的了傍晚,我再更新環保署的資料,不得了,龍潭及平鎮,全台唯二出現紫色菱形的地點,這是環保署從 20161201 改用 AQI 指數以來,我第一次看到紫色的空污指數。之前南台南、高雄、屏東,即使 PM2.5 單項紫爆, 整體 AQI 指數也只有紅色六角形。

我不敢講我隨時都在觀察,但是,這是我首次觀察到紫色菱形。








今天的午餐 (20170919) 及本年度秋季首次因汙染而戴口罩



中午到公司的美食街,到新開幕的韓式料理,點了石鍋拌飯 (黑色托盤)。自己則帶了兩個白肉火龍果、兩根香蕉、一小杯咖啡 (早上煮好帶出門)。當然今天桃園空氣汙染而戴口罩。當然,那本貨幣學是精神食糧,不能吃的!










延伸閱讀
2016/05/12 猜這盒菜多少錢? 淺談天天五蔬果、蔬果五七九之執行障礙,與蔬果補貼政策
2016/03/13 阿原今天要吃的水

2017/09/11

買冷凍蔬菜,全力支持颱風未到,菜價先漲!




傍晚到傳統市場想買些青菜,剛好冰箱沒有任何蔬菜了。見到價格跟上週的價格有顯著差異,就收手,走向超市,買冷凍三色丁。

我不會想去抵制菜販 (或是大賣場的蔬菜),但是誰來體諒阿原受傷的皮包? 

每年都有颱風未到,菜價先漲的現象,這是自由市場,價格提高,又沒有拿刀子壓著消費者去買,而且就像經濟學上說的,會有替代性的物品,而且不吃不買也是選項之一。

今晚,就買冷凍蔬菜,全力支持颱風未到,菜價先漲



颱風路徑圖取自中央氣象局



2017/09/03

陰間環保署公告:普渡期間活人大量點香、燒紙錢,所產生 PM2.5 等空氣污染,對鬼民無害,請勿過度驚慌!


陰間環保署公告:

普渡期間活人大量點香、燒紙錢,其 PM2.5 等空氣污染,經本單位研究,證明對我眾多鬼民們無害,請勿過度驚慌!

請勿聽信任何鬼網路之謠言,對人類有害的空氣汙染物質,不見得對我們鬼類有害,因為我們就是沒有呼吸,才到這第八度空間。同樣的,住在人類工廠會排放大量廢氣附近的鬼們也不用擔心!

陰間環保署關心您!


照片來源 Flickr.com
作者: Adikos
照片標題:燒金紙的爐  (照片與本文主題無關)
照片授權: CC自由授權:  CC-BY-2.0

陰間衛福部公告:普渡時期,活人提供的高鈉、高糖、高熱量供品,食用過度,有害健康。



陰間衛福部公告:又到了普渡時期,請全國同胞鬼民注意,活人提供的高鈉、高糖、高熱量供品,食用過度,有害健康。

祝 大家都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可以順利投胎的富爸爸的家裡!



照片由阿原所拍攝之示意圖,沒有讀過營養標示也沒送檢驗,不確定是否為是否為高鈉、高糖、高熱量之食品,請讀者不用誤會。

2017/08/28

20170915 電台訪談: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法規整理與阿原個人的看法

T 0 :江易原教授

主題: 「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
消基會九月十五日媒體宣導節目資料
A警廣-黃士玶時間--08:45 ~09:00--黃士玶-
B教育-生活In Design--09:20~09:40-蕭曼屏-
C中廣---新聞網-----09:50--~10:00—李竺禪-
D消基會線上諮詢--11:05---11:35

-------------------------------

2015-05-15 衛福部公告

手搖杯飲料之標示草案說明


有關民眾臉書發表,茶飲、咖啡之咖啡因含量會因品種、產地深焙等而不同,難以正確標示,應立即停止7/31起要咖啡、茶飲標示的不當政策乙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說明如下:

一、 為透明現場調製飲料之消費資訊,食藥署正依食安法第25條第2項規定研擬調製飲料之茶葉、咖啡原料來源原產地(國)等標示事項草案。

二、 該草案僅就咖啡須標示咖啡因含量,且係以紅黃綠標示區分咖啡因含量,各顏色代表一定區間之咖啡因含量(紅色代表咖啡因≧201毫克/杯,黃色代表咖啡因101-200毫克/杯,綠色代表咖啡因≦100毫克/杯),非以數值方式標示,應不致因原料、沖泡等因素致咖啡因含量變異而無法正確標示。

三、 食藥署 99年起即配合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輔導現煮咖啡業者以紅黃綠標示咖啡因含量,相關業者已執行多年。

四、 標示方式可採卡片、菜單註記、標記(標籤)或標示牌(板)等型式擇一為之。

食藥署透過104年5月11日之茶安管理新制說明會,向餐飲、食品製造等業者說明該草案,後續將依法制作業程序預公告,並將提供評論期。




2015-06-09

手搖杯飲料溯源標示說明

有關某食品業者對於7月底即將上路的手搖茶飲料原料產地標示政策,認為茶葉之溯源只能追查到港口國,施行上有困難乙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說明如下:

一、 為透明現場調製飲料之消費資訊,食藥署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第25條第2項規定於104年6月5日預告訂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草案,包括糖添加量、茶葉及咖啡原料來源原產地、咖啡之咖啡因含量、果蔬品名及添加茶菁之風味等標示規定。

二、 依據財政部與經濟部會銜公告之「大蒜等八項農產品之原產地認定基準」,茶葉不論生鮮、冷藏、冷凍、乾、發酵、未發酵,皆以其收割或採集之國家或地區為其原產地,以寮國採集之茶葉為例,其原產地標示及申報皆應為寮國。倘進口查驗時,對填報的原產地有疑慮,可請業者檢附佐證資料,必要時,請駐外單位協助。依食安法,倘輸入申報不實最高可罰300萬;標示不實最高可罰400萬。

三、另在源頭管理機制上,食藥署除強化進口茶葉、玫瑰之逐批查驗措施等邊境管理機制,並於104年6月8日預告應辦理建立食品及相關產品追溯追蹤制度之實施對象,將具登記之茶葉輸入業者、資本額三千萬元以上之包裝茶葉飲料製造工廠納入,以有效掌握產品之原料來源及產品流向,並預定自104年7月31日實施。

食藥署已透過104年5月11日、5月28日之茶安管理新制說明會及標示新制說明會,向餐飲、食品製造、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等業者說明該草案,並提供20天評論期,後續將依法制作業程序公告,規劃自104年7月31日實施。


2015-07-20 衛福部公告

訂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並定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三十一日生效


檔案下載
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公告掃描檔
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總說明及逐點說明
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問答集(修訂104.8.24)

全國法規資料庫: 訂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並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三十一日生效。

阿原抱怨:衛福部的網頁永久網址,大約兩年會變動一次,令人非常困擾。相對在全國法規資料就比較穩定。




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

一、本規定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二、具營業登記之連鎖飲料業、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業(以下簡稱為連鎖業者)之現場調製飲料,應依本規定辦理標示。

三、前點所稱之連鎖業者,指公司或商業登記上使用相同之名義,或經由加盟、授權等方式使用相同名義者。

四、現場調製之飲料,應標示全糖之添加量及該糖量所含熱量。該添加量另得以換算方糖數標示之(每顆方糖以五公克計),其所含熱量得以每公克四大卡或每顆方糖二十大卡標示之。

阿原補充: 衛福部國健署在 2017-06-06 提出 《各項國人營養基準修訂草案》
建議每天攝取的糖,不要超過每天所需熱量的 10%。以一位成年人每天需要 2000 大卡的熱量來計算,來自糖 (不包括澱粉類的多醣),是 200 大卡,大約是 50 公克的糖。以飲料標示來看,很容易就超過,更別說也吃甜點等外加很多糖的食品。科學界認為,攝取過多的簡單糖,與慢性疾病有關聯。

除了有容器包裝的飲料 (如鋁箔包、鋁罐、鐵罐等) 有相關法規要求標示食品成份及營養標示,這法規要求要標示糖,就是希望讓消費者有知的權利,了解自己即將喝下的這杯手搖杯飲料,有多少糖。


五、茶、咖啡及果蔬品名之飲料,應依下列規定標示:

(一) 茶飲料:
1、茶葉原料來源之原產地(國)。若茶葉原料混合二個以上產地(國)者,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之。
2、未以茶葉調製,而以添加茶精等香料者,應於品名標示「○○風味」或「○○口味」字樣。

(二) 咖啡飲料:
1、咖啡原料來源之原產地(國)。若咖啡原料混合二個以上產地(國)者,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之。

2、應以紅黃綠標示區分咖啡因含量。該標示得以符號或圖樣標示之。
(1) 紅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二百零一毫克以上。
(2) 黃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一百零一毫克至二百毫克。
(3) 綠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一百毫克以下。

補充:衛福部建議國人每天攝取的咖啡因不要超過 300 毫克。但是每個人的體質與代謝能力不同,因此還是要是自己的情況喝適量的咖啡,若有心血管疾病等,先問請教醫生能喝多少咖啡。



(三) 果蔬品名之飲料:
1、果蔬汁含量應達百分之十以上,始得以「○○汁」為品名。
2、未含果蔬汁者,應於品名標示「○○風味」或「○○口味」字樣。

有關果蔬汁比例與標示名稱問題,主要參考的法規是 《宣稱含果蔬汁之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

六、本規定之標示應以中文顯著標示,得以卡片、菜單註記、標記(標籤)或標示牌(板)等型式,採張貼懸掛、立(插)牌、黏貼或其他足以明顯辨明之方式為之。

  前項以菜單註記、標記(標籤)者,其字體長度及寬度各不得小於零點二公分;以其他標示型式者,各不得小於二公分。



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問答集





Q12. 果蔬汁含量僅 5%者,不能標示為果蔬汁,應如何標示?

A12.以果蔬汁為品名者其果蔬汁含量須達 10%以上,果蔬汁含量為
0.1%至 9.9%者應標示為「○○果蔬飲料」
,未含果蔬汁者則應標
示為「○○風味飲料」


Q17.如未依規定標示或標示不實,其罰責為何?

A17.本規定自 104 年 7 月 31 日起實施,故連鎖飲料速食便利商店之 現場調製飲料應依於 104 年 7 月 31 日起依規定標示,倘未依規定標示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25 條第 2 項規定,處 3 萬以上 300 萬以下罰鍰;如果是標示不實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處

4 萬以上 400 萬以下罰鍰。








-----------------------
 「106年夏季飲冰品-現場調製飲料冰品販賣業」稽查抽驗結果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來杯冰品或冷飲是民眾消暑方法之一,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為保障民眾之飲食衛生安全,依循食安五環-「第三環加強查驗」政策,於106年5月至8月期間責成全國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106年夏季飲冰品稽查抽驗專案」,加強稽查現場調製飲料冰品販賣業並抽驗飲冰品及相關原料。本專案總計查核336家業者,其中查獲14家連鎖飲料店未符合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不合格率4.2%),另抽驗419件飲冰品及相關原料,其中10件抽驗結果未符合相關規定(不合格率2.4%)。

阿原很好奇,從名單看來,不確定全台灣這 336 家業者是如何挑選出來?

新聞稿附件、稽查業者名單0831.pdf

「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係規定具營業登記之連鎖飲料業、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業,應以中文標示全糖之添加量及該糖量所含熱量,茶飲料、咖啡原料原產地,以及咖啡飲料應以紅黃綠標示區分咖啡因含量,並訂定茶飲料及果汁品名標示規範限制,其標示方式得以卡片、菜單註記、標記(標籤)或標示牌(板)等型式,採張貼懸掛、立(插)牌、黏貼或其他足以明顯辨明之方式,供消費者選購參考。食藥署分析本次專案標示查核主要缺失為未標示咖啡原產地、咖啡因含量、茶葉原產地及全糖之添加量及該糖量所含熱量,不符規定者均由所轄地方政府衛生局依法處辦。未依前揭規定標示,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5條第2項所為之公告,依同法第47條第1項第9款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本專案抽驗品項涵蓋現場調製飲冰品所用之原料及成品,包括茶葉、咖啡豆檢驗農藥殘留、配料(粉圓、椰果等)檢驗防腐劑以及食用冰塊、冰品、茶飲料、咖啡飲料檢驗衛生標準,10件抽驗結果不符規定,係為違反飲料類及冰類衛生標準(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為飲冰品之衛生指標,超過標準意謂飲冰品在製作過程中衛生狀況不佳,可能原因包括場所、設施及設備不潔、原材料儲存不當、水質管理不良、製備過程不當、人員衛生不良或盛裝容器不潔等,食藥署呼籲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保障民眾食用飲冰品之衛生安全,以免觸法。食品如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之衛生標準,可依同法第48條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可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手搖飲料、現場調製冰品是台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確幸,許多人一天總是要來上一杯解解生活上的渴,消消身體的暑,食藥署將持續督導地方政府衛生局加強「夏季飲冰品」稽查及抽驗;而消費者於選購飲品時,亦可留意飲冰品調配場所作業衛生,包括從業人員作業習慣及調製飲品區環境衛生等細節,並於購買後儘快食用完畢或適當冰存儘速飲用,才能吃得安全又衛生。

相對另外的新聞

20170727自由時報
〈南部〉衛局稽查9家手搖杯店 31日報告出爐
根據消保會報告,台南十四家飲料店有九家不合格。衛生局表示,一收到通報就立即派員進行衛生稽查也帶回十八件檢體,抽驗品項皆是營養成分較高、微生物較易生長的含乳類飲料,礙於店家名聲,在檢驗尚未完成之前不便透露詳細名稱,結果將於卅一日出爐,檢測未過的店家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限期改正,複驗後仍不合格就開罰。
---過半數衛生不合格,可惜阿原在台南衛生局網頁找不到這訊息,不然我很想對照台南這 14 家跟衛福部 336家其中在台南的,是否有取樣上的不同。


--------------------------------------

此外,有個法規
飲料類衛生標準(96.07.05訂定) (民國 102 年 08 月 20 日 )
針對咖啡因、重金屬、微生物等標準加以規範,但是法規也提到:

"備註:即時調製且為方便外帶所為之暫時性包裝,非用以延長產品儲存期限者,不以「有容器或包裝者」之類別判定。 "

所以手搖杯不適用此法規。




2017/08/27

阿原在私人 LINE 群組閒談政府的前瞻計劃


20170827 上午,
前瞻計劃,其實也是擴大內需。講到擴大內需,當推祖師爺凱因斯,及 1933 年,美國大蕭條之後羅斯福總統的政策
Read 7
看看近年的作法,擴大內需不見得可以造成經濟學家或政府官員預測的活絡經濟之效果,尤其是日本的例子
Read 7
台灣從蔣經國總統執政時代,也有擴大內需的政策,到後來每位總統都在經濟衰弱時,都有擴大內需的作法。 只是這次蔡總統主政,這次的跨大內需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我不是學經濟的,我無法預測。但是多年來那些主推擴大內需的官員與學者,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提升國債,是否該負起責任?
Read 7
我走在桃園的人行道,經查遇到機車騎在人行道,違反法規就算了,也沒有認為這樣是干擾行人。
Read 7
在路上,遇到很多用路人 (駕駛、騎士、路人),根本是批著人皮的禽獸,卻不知道自己是禽獸
Read 7
當台灣還在使用可以核銷的作法與硬體建設,連做一個用路人的心理建設都沒有,很難想像這是一個號稱國民所得兩位的國家 (或是一個省)
Read 7
更正:國民所得兩萬
Read 6
為何擴大內需,沒有想過提升生活的品質,從落實交通法規,與他人的互動開始,從說借過 (excuse me) 開始,這些都不用舉債
Read 4
經濟學家指出,當國民所得超過 14 k  (另一派說 17 k),增加收入,不會增加快樂。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台灣過去以來,多數國人沒有核心價值與思想,因此當國民所得提高,卻沒有讓自己的心靈也提升,同時被行銷洗腦,所以盲從的行為
Read 4
這是我今年五月寫的 
http://iychiang1809.blogspot.tw/2017/05/blog-post_10.html 
淺盤原觀點:執政黨的前瞻計畫搞錯對手搞錯方向。對手不是在立院的在野黨,而是網民。
Read 3
如果現在的執政黨與川普 (及其參謀群) 讀過 
《微權力: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 》 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500147689&lid=search&actid=wise 
就不敢硬幹




2017/08/26

201708 芬普尼雞蛋事件--看到政府不及格的危機處理


8/26 周六中午為止,衛福部食藥署的芬普尼雞蛋事件,

還停留在 8/18 食藥署公布市售雞蛋未檢出芬普尼 【發布日期:2017-08-18】 的新聞,
----------------------
1. 我不懂環境用藥,也不懂養雞環境,所以我無法多評論此事。
2. 單就衛生機關的危機處理,其中迅速且適當把訊息公開給大眾知道,顯然這點食藥署可以改進。
3. 當然這次的主管機關,應該是農委會,截圖二是農委會網站的畫面。
-----------------------
當網路上各類相關訊息大量傳遞時,政府似乎沒有注意到要適當遏止假消息....相信政府內部一定是持續處理此事,但是對外的說明這一塊需要改進,放著讓假消息流竄,對業者,對民眾,對政府,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