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6 補充:
他抽的菸誰請客?──兼談張金鶚老師的《居住正義》章老師的文章
阿原進步了!阿原看到香菸上漲,而不是關心誰請客。是因為之前讀過兩本有關全球經濟危機,從 17 世紀荷蘭鬱金香泡沫事件到 2008 全球金融危機,也讀過簡易版的貨幣學,但,阿原讀過什麼不是重點,重點是,阿原遇到困境,才會去思考一些問題! 若阿原畢業一路順遂,若阿原錢賺多多,事業順利,怎麼會去想該文提到的 "貨幣幻覺"!!
謝謝老天,我的人生前 三分之一還算順利,所以遇到困境,剛開始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人生下半場,阿原帶著謙卑的心,繼續走下去。
前言
先說明,阿原不是一天兩天的際遇才驚醒。而是多年來面臨的壓力,加上遇到的問題,努力很多年沒有結果,想了很多年想不出答案,到臨界點,一個導火線或機緣,才驚醒。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阿原體會到,在人之外的超能力是存在的,有人稱這是阿拉,有人稱為上帝,有人說是佛祖。我不知道是哪個,但是我體會到那超能力是存在的。如果讀者只看阿原的結論,是無法體會到。
有個問題,想了很多年,終於在 2008 年 10 月想到我滿意的答案,11 月,又衍生另一個問題,想了好幾天,就在 2008 年 12 月的某一天,突然驚覺,原來,那超自然的力量,是存在的。
所以請讀者不要來信問我,也不要從這文章的結論來挑戰我。你讀這篇可能不用五分鐘,但是卻是我想很多年沒有答案,瞬間驚醒後才寫下來的。如果讀者沒有壓力,沒有遇到問題,沒有去思考,是無法體會我的結論。
就像禪宗的很多故事,小和尚在臨界點時,老和尚一棒或一喝,讓小和尚開悟。多數人只會注意到老和尚的棒與喝,卻忽略小和尚是用了很多年在修行與思考道理,才能到達臨界點,此時老和尚才臨門一腳踢進去。未到臨界點的人,即使老和尚把他打到鼻青臉腫,還是無法突破!
就像釋迦牟尼也是從 29 歲開始苦修 6 年,才覺悟成佛。但是在苦修之前,卻是在城外見識到生老病死的情況,才會想取了解其中的道理 (中文維基百科 釋迦牟尼)
再次提醒,資訊氾濫的時代,人們求快,沒有耐心,喜歡懶人包 (阿原也是)。但是有些事情,特別是心智的成長,就是需要時間、環境,還有緣份。
阿原驚覺自己是被玩弄的棋子,是多年下來的體悟,不是坐在榕樹下三天兩夜就會知道的事情。而且,讀者不需要來批評阿原,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壓力都不同。
本篇的臨門一腳:
一個月前就想寫這一篇,但是缺臨門一腳。之前與朋友以及一位前輩,聊完之後,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就寫下來!
老實說,阿原寫這類真情流露的文章,經常點閱次數不會超過 200 次。有關食品安全的文章,點閱率就很高。
但我是寫自己,以及有緣份的讀者看。也許不是這幾年目標讀者會看到阿原的文章,但是有緣,就會在相遇。
就像 2007 年底阿原博士班畢業回到台灣,無意在某縣市讀書館翻到高希均的書,原來 20 年前他的書就提到高學歷過多而貶值的問題,原來他早就提出警告 (早知道阿原可能不會讀研究所!)。
另外,柴松林所著的《讀聖賢書所學何事》,1988 出版,阿原是在 1998 大學畢業時讀到這本書,到了 2016 年仔細回想書中的一句話,為何現在讀書如不像過去受人尊重? 也就是約 30 年前,柴教授就提出了!
所以有些事情,不是作者一發表,就可以有大量的讀者,或是讀過的人可以立刻消化理解作者傳達的訊息,阿原習慣升學式的讀書法,反而忽略心智成長需要時間與人生經驗。
就像我們讀著古人的經典一樣,透過時空,進行單向交流!
OK 進入重點
驚醒
1. 大學老師的命運跟以往完全不同
阿原是大學老師,教育部幫我們設定的路線,就是教學、研究、服務,然後退休,安穩享天年。
但是現在大環境已經改變,不要說我們私立學校的老師很快的面臨失業,連台清交這類的大學老師,會不會安穩退休,退休金與 20 年前退休的老師有多大差異? 誰能保證公立大學可以繼續經營數十年沒有倒閉的或是政策性的改組之危機?
不信大家看著,等對教育部許可的學歷與學分的需求下降,就看看還有多少人會像過去一樣,讀大學。我們就用 20- 30 年的時間看看,未來大學老師還能幹到退休?還是還是台清交縮編了?
這不完全是台灣政府的問題,這是全球性的問題 (除了落後國家),但是我看不到台灣政府有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很簡單,檯面上的主因,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撓,檯面下有兩個原因,
a. 國人怕死,對死的意義不清楚,所以認為多留點錢在身邊,有好一點的老年生活,就可以長生不死。 b. 掌權的人沒有意會到這世界變化之快,快到他們過去的學歷、人生經驗等無法去面對。
不確定是哪個既得利益掌權者設計這樣的方式,只能說非常沒有遠見,原本制度的設計有其理想面,但是一旦參雜人的私心,想要建立學術上的幫派,就會出差錯。原本學術界要協助台灣產業轉型,但是卻變成幫老師發論文。
這些自私自利的人,沒有以國家生存的高度來設計制度,這是最可惡的地方。近幾年來,教育部與私立大學似乎覺醒了。教育部知道技職體系被連根拔起後對國家的禍害,最近想要種回去;私立大學發現,不能拿發論文來當威脅老師的武器,因為,整體環境生存都有問題,何來升等,而且限年升等條款,在公私立學校,都造成老師不願意多花時間在教學上,因為對老師生存的比重太低。
看到有人覺醒是好事,但是改革正在與國內高教環境轉變在賽跑,跑贏有機會生存,跑輸就關門。
對不起,扯遠了。
2. 沒有祖產的人,幾乎沒有機會翻身
不要說有錢人,阿原連當個中產階級的機會是趨近於零。阿原驚覺被玩弄後,希望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事情,買了些書,當然不能從經濟學的教科書先讀,因為那些不能改變什麼,只是教另外一群被玩弄的人的書。
其中阿原正在讀導讀版的 21 世紀資本論,是中國經濟學者何帆所寫的書《三小時完全吸收,看懂21世紀資本論》。這不是法國經濟學者 Thomas Piketty 的《21 世紀資本論》,這是相對於 1867 年馬克思發表的《資本論》
看了讓阿原心情沉重。完全說中台灣的情況。當資本所得遠大於勞務所得,貧富差距就會擴大。
但是就像台灣網友說的台灣房子自有率還有七成,這代表在這些人死光之前,他們不會在乎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因為多數人想,要改革可以,只能增加我的好處,要削減我的利益,門都沒有。
3.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這是講給鬼聽的
我很討厭這一句話,當然先決條件是一般人已經努力嘗試過。當總體的經濟面欠佳,制度是劫貧濟富時,個人的努力是非常沒有效用的 (最好的方式是選好投胎的地方),但是就是會有出現這樣洗腦的語言出現。
驚醒不代表立刻有解答
跟幾位朋友聊到,他們也有類似的感覺,也認為自己是被操控的工具。其實不用怪罪資本家。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這是阿原小時候升學的主流價值之一,就賺錢來說,這樣的 "典範" 的確讓部份的人有了金錢收入,但是這樣的 "典範" 等阿原去實踐,卻因為大環境已經改變,卻已經不適用,主要原因是環境轉變 (少子化只是私校短期的危機,全球性對傳統高教證書與學分的需求降低,才是要面對的大問題。)。
但是,阿原的個性古怪也是重要的因素,畢竟無法融入台灣現實的社會--檯面下的規則遠遠比檯面上的事情重要,阿原不是不知道,只是做不到。
此外,阿原是在 2016 才體會到通貨膨脹 (inflation) 的可怕,阿原跟父親聊到這些 (通膨等議題),他表示很不屑,你受過大學教育,又拿到博士多久了?現在才關心這些!我 20 幾歲就注意這些了。說起來很丟臉,阿原從國中就聽過通貨膨脹,但是到去年才開始注意。有關通膨相關的心得,將在另一篇文章說明。
總結
這篇文章從 12 月底開始構思,慢慢寫,其實開始寫這篇的時候,心情很沉重與恐慌 (尤其讀到一半的導讀版 21 世紀資本論),但是在 2017-01-07 軟體自由協會 的理監事會議結束後,大家在閒談中,其中阿原分享自己的驚覺,此時教改前輩丁志仁老師建議阿原去讀兩本書,
1. 《物聯網革命》。因為阿原提到比老師被取代更可怕的事情,是大家對學歷與學分的需求大量的消失,所以丁老師建議我去讀這本書,裏面有提到有關未來教育的情況。
上網賣買這本書, 1/12 收到, 1/23 開始讀第一章就愛上這本書,要不是書名取的太離譜,跟物聯網關係不大,這樣的書名可能只是為了促銷,我會更早讀這本。到此時 2/01 (大年初五),讀完四分之三,更看到希望,心情好很多。阿原將會把讀這本書的心得整理後分享。就像前面提的,阿原遇到困境、壓力,找不到答案,此時讀到這本書就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若是人生順利的人讀到相同的書,應該會有不同的感受。
目前的感想,沒有祖產就沒有機會翻身的觀念,是多餘的,未來會進入共享經濟 (阿原認同會進入共享經濟,尤其看到台灣街頭的 YouBike 受歡迎大於反彈的程度,就知道共享經濟在台灣也有機會快速發展)。
2. 《微權力》 丁老師也建議我讀完物聯網革命後可以讀這本。
OK, 先這樣, 2017 年的農曆年,是阿原近年來花在電腦或網路最少的一次,遠因是想要適當與網路隔離,近因是都在看書。 從多年困惑與壓力,驚醒,到看到希望,這個月真是個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