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給編輯的說明
1. 本次使用 QA 方式,比較容易說明一般讀者可能想到的問題
2. 筆者直接引用有效資料(非中文媒體或日文媒體之報導),直接附上資料網址,方便審查人員查證 (未依照論文格式)。
3. 筆者配合行政院的 ODF 之國家政策,使用 ODF 及 PDF 檔取代 doc/docx
4.本文內容版權屬於筆者所有(不含引用的資料,不含審查人員之修正建議),筆者放棄版權保護,公開在個人部落格。
5. 若寫作格式或編排不合消基會雜誌之格式,請編輯直接修改。
-------------------
A. 我們先來幾個 QA 讓讀者暖身
Q: 什麼是真菌?
A: 在微生物學有定義真菌、細菌、病毒,不過一般民眾不需要知道這些細節。筆者用簡單的語言說,扣掉酵母菌需要使用顯微鏡觀察不說,不少真菌是的外觀可以肉眼見到,如食物中的香菇、木耳;中藥的靈芝、茯苓;到食物、衣物、鞋子長霉,皆是肉眼可以看到。
Q: 真菌對人類是壞蛋還是好蛋?
A: 真菌百百種,有些對人類是壞蛋,如花生、大豆等可能被黴菌污染產生黴菌毒素。也有些真菌是好蛋,例如亞洲釀酒,使用真菌製麴,醱酵過程中,在米、高粱等原料,可以看到發霉。此外,真菌(黴菌)用來生產維生素、藥物(或其前驅物),也是微生物與生物技術的範疇。
參考資料:
*Vitamins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662-10378-4_11
*Production of B-group vitamins by mycorrhizal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zone of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https://www.jstor.org/stable/42935938
Q: 什麼是真菌毒素?
A: 由真菌產生的毒素,若攝食,可能對人類造成肝腎等的疾病。因此各國的食品法規,針對常見的食物,規範其真菌毒素之上限。
以台灣法規『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的附表二『食品中真菌毒素之限量』列出黃麴毒素等,在不同食物的限量。
通常來說,這類真菌毒素屬於次級代謝物,其特性之一是不易透過一般加熱烹調的條件破壞其毒性。因此對家庭,要適當的保存食物,才能避免長真菌,而可能減少真菌毒素的產成。對產業,慎選原料及保存,若原料有發霉,不可用在後續的加工。
筆者提醒一件事,台灣或國外法規針對常見的中的毒素限量,而少見到的毒素等,可能暫時沒有規範,因為立法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就像這次日本紅麴產品出現少見的毒素,目前定位在污染,可能不在規範的項目之中。
參考資料:
法規『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網址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40138
Q: 紅麴有哪些食物或藥品上應用?
A: 食用或藥用紅麴在亞洲可能有千年的歷史。以台灣現況來說,食物用的如紅糟相關料理或是食用紅麴色素(依照現形法規,這屬於食品原料,不是食品添加物)。就藥用來說,如 lovastatin (在台灣與日本稱為 monacolin K) 就是用在降膽固醇等。因此醫生會提醒,服用這類藥物,要注意食用紅麴、紅糟等產品。
參考資料:
MONACOLIN K, A NEW HYPOCHOLESTEROLEMIC AGENT PRODUCED BY A MONASCUS SPECIES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antibiotics1968/32/8/32_8_852/_article
Discovery, bio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lovastati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0002914988900021
B. 什麼是 puberulic acid?為何會發生本次日本紅麴事件?台灣製造的紅麴,也會發生類的事件嗎?
說明:puberulic acid, 在教育部辭彙及台灣中文期刊、博碩士論文等,不易查到其中文翻譯,但網路上有人使用『軟毛青黴酸』,筆者不確定,因此直接使用英文原文。
先講結論:
雖然紅麴本身可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代謝物之酵素來自其基因),因此日本、台灣等,會要求紅麴相關產品特定毒素,如橘霉素 (citrunin) 的限量標準。本次造成意外的主要是軟毛青黴酸 (puberulic acid),就目前調查結果來看,這並非紅麴自身產生或代謝的毒素,日本政府調查後認為,判定是作業環境或原料,受到特定青黴菌的污染,就目前日本公布的資料來看,人為下毒的機會比較低,比較可能是偶發事件(例如2024-04某餐廳粿條食品中毒事件,就目前證據來看,屬於少見的事件)。以科學文獻資料來說,真菌毒素非常多種,這次是史上少見的重大事件。但民眾也不用過度恐慌,先等日本政府與企業找出本次真菌毒素的真正元兇。
1. 根據 1932 及 1934 年的文獻
參考資料
Biochem J. 1932; 26(2): 441–453.
Studies in the biochemistry of micro-organisms: Puberulic acid C(8)H(6)O(6) and an acid C(8)H(4)O(6), new products of the metabolism of glucose by Penicillium puberulum Bainier and Penicillium aurantio-virens Biourge. With an appendix on certain dihydroxybenzenedicarboxylic acid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260924/pdf/biochemj01115-0184.pdf
Biochem J. 1934; 28(1): 11–15.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uberulic acid, C8H6O6, and a yellow acid, C8H4O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253148/pdf/biochemj01104-0025.pdf
在 1932 的報告提到,Penicillium puberulum (青黴屬中的某一個種) , 測定出實驗式是C8H6O6,並命名為 puberulic acid,是筆者查到的資料中,最早提到這個酸。
而1934年的文獻說明定出其結構。
2. 依照 Pubchem 的資料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Puberulic-acid)
其結構為
在 2011, 2017, 2021 的論文使用 puberulic acid 研究其抗瘧疾的特性,也提到對人體的毒性。
(本次事件之前,對這毒素的研究很少,不過經過這次事件,一定會有機構與科學家投入相關的研究。讀者可以查到日本學者或機構在六月發表本次紅麴事件的論文)
3. 依照厚生勞動省於 2024-04-19 公布的資料 (https://www.mhlw.go.jp/content/001260641.pdf),除了 puberulic acid,也發現另外兩個未知的物質,至於這幾個物質是否為造成死亡或腎臟疾病的主因,還需要追蹤日本政府後續的報告。
C. 這次事件說明與處理方式
筆者引用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的資料
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enkou_iryou/shokuhin/daietto/index.html
Q: 日本紅麴產品事件處理方式與官方說明
筆者截稿 (2024-08-05) 為止,依照官網統計到 7/28,回報 300 人死亡(之中多少案例是因服用相關紅麴產品,還在調查中),465 人住院,是日本極為少見的事件。
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enkou_iryou/shokuhin/daietto/index.html
統計到 7/28 https://www.mhlw.go.jp/content/001281295.pdf
官網也說明產品回收的資料。
Q: 台灣是否有進口這次有問題的日本紅麴原料?若有,如何處理?
請見主管機關(食藥署)的網頁說明
民眾食用日本「小林製薬」紅麴之相關產品非預期反應通報案件(更新時間2024-07-26)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2935
(某些政府機構的新聞稿非使用永久連結,若超連結失效,請讀者自行搜尋)
累積 69 個通報案件 (直到 7/26 之資料),沒有死亡案例。通報之案例之症狀是否因為食用本次紅麴產品所引起,需要專業的判定,我們就等食藥署的公布。
國內業者主動通報預防性下架資訊(更新時間2024-08-02)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2919
(某些政府機構的新聞稿非使用永久連結,若超連結失效,請讀者自行搜尋)
目前有 250 次回收事件(同企業可能有數次的回收)。不過這與美國食品回收(USDA and FDA) 不同,並沒有列出回收的數量或重量。
民眾購買到小林製藥紅麴產品該如何處理
更新日期:2024-04-11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2946
總結
本次是日本少見的重大食品中毒事件,筆者在閱讀相關資料後,整體來說,認為這是偶發事件,筆者也會持續注意日本官方公布的進度及台灣食藥署的最新說明。食藥署也在第一時間,公布相關訊息,要求業者回收,提醒民眾購買若符合相關批次的原料或產品用,切勿食用。
參考資料:(消費紅綠燈)
2024-03-25 有關日本「小林製薬」公司發布紅麴相關機能性表示食品之自主回收通知,原因係接獲民眾攝食前述機能性表示食品者出現腎臟疾病之通報,請業者停止使用、販售及自主下架,消費者應避免購買及食用。
https://consumer.fda.gov.tw//Light/NewsDetail.aspx?nodeID=30&id=90001525&rand=1762296674
2024-03-27 有關日本「小林製薬」公司追加發布紅麴相關機能性表示食品之自主回收通知相關訊息案,請業者留意並停止使用、販售及落實自主下架,消費者應避免購買及食用。
https://consumer.fda.gov.tw//Light/NewsDetail.aspx?nodeID=30&id=90001542&rand=1841469679
就筆者了解,國內的相關業者,已經加強其紅麴產品相關黴菌毒素之檢驗,民眾不用過度驚慌,也希望一切平安。
----------------------------------
阿原心得,這一段沒有寫到給消機會的草稿。
1.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看起來像是使用永久網址,這跟台灣很多政府機關的網頁方式學習。因為阿原教學上遇到,多個政府機關的網頁,過了兩年就失效。
2. 厚生勞動省使用圖與表來說明各類資料,例如阿原讀過 HACCP 等指引。這次的紅麴事件,也是使用圖表呈現,讓讀者快速抓到相關訊息。
3. 阿原已經跟編輯道歉,當 4/08 收到 email, 建議在五月初回傳初稿,但阿原一拖二拖三拖,到八月初才給初稿,卻發現事情在日本還沒落幕。疑似死亡案例到了八月初超過三百人(但需要調查,才知道是否因為服用有問題的紅麴產品造成死亡),但台灣的中文媒體.......今天天氣不錯,只是比較熱。
-----------
這次寫的手法,採用學術文章的格式,但,會加上註解,方便審查人員了解筆者寫的過程及引用的資料
筆者本次直接使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公開資料,會比閱讀中文新聞這樣第二手、第三手更直接。
https://www.mhlw.go.jp/chosakuken/index.html
本利用ルールは、クリエイティブ・コモンズ・ライセンスの表示4.0国際(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ja)に規定される著作権利用許諾条件。以下「CC BY」といいます。)と互換性があり、本利用ルールが適用されるコンテンツはCC BYに従うことでも利用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這些使用規則是基於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ja ) 中規定的版權許可條件。以下簡稱「CC BY」。 )以及適用這些使用規則的內容也可以按照 CC BY 的方式使用。